揚子晚報訊(記者 李沖 馬燕) 24日,京東“校園白條”亮相,幫學生“先消費後付款”;22日,百度與中影股份、中信信托和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聯合發佈國內首個電影大眾消費平臺——“百發有戲”;加上天貓已推出“分期付款”,電商巨頭紛紛亮相消費金融戰場。
  據瞭解,“京東白條”始於今年2月,指消費者在京東購物,便可申請最高1.5萬元的個人貸款支付,併在3-12個月內分期還款。“校園白條”是京東第二款“白條”產品,正在重點高校試點。
  “學生作為網購大軍中的一員,消費能力有限。但學生的數量和未來蘊藏的消費潛力不可小覷”。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師錢海利認為,電商紛紛佈局消費金融,更多是以“消費為局、金融為棋”搶用戶。未來預計更多互聯網公司、傳統金融企業也將加入消費金融戰局。
  風險提示
  錢海利認為,電商佈局消費金融業,四點風險不得不防:
  監管風險 目前互聯網金融相關法規遲遲未落地,監管沒有清晰的界定。
  信用風險 電商公司以消費金融形式開展個人授信未進入央行徵信系統。
  產品風險 目前國內銀行發放的貸款中,利用消費金融工具來進行日常消費的比例只有3%。中國人的消費觀決定了提前消費的觀念接受度低,消費金融發展道路尚為漫長。
  財務風險 京東年初開放公測名額50萬個,最高授信達1.5萬,若以平均1萬元授信被使用計算,京東需墊付50億,而京東整個流動資金或許不超200億。  (原標題:電商“廝殺”消費金融戰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z89xzhxa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